校友风采
校友风采
接过平脉辨证思辨体系的大旗
——祭奠恩师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
发布日期:【2015-11-13】  点击数:【
 
昼昏如夜,苍天泪涌,天地同悲,恩师目瞑。
亲友奔至,学子飞赴,痛心疾首,扼腕仰天。
音容笑貌,生生眼前。匆匆一别,永不相见。
苍生大医,百姓托命,国之瑰宝,杏林碑乾。
师恩浩荡,视徒如子,谆谆教导,尤响耳畔。
句句叮咛,深深脑中。耄耋虽近,朗声钟洪。
思清捷敏,铿锵铮铮,平脉辨证,中医惟行。
先生擎旗,独帜高竖,麾下披靡,学子众众。
著述等身,授吾捷径,执手带教,倾囊予空。
而今安息,与妻相濡,伉俪相聚,含泪祈福。
相濡斋人,同盟跪叩,先师在上,宇宙可鉴。
平脉大旗,志承不断,吾辈肩承,志比石坚。
风和暖阳,麻孝相送,流芳千古,此生无憾。
德彰四海,艺馨五湖,大医精诚,宝珠永明!
 
 
恩师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于20151025日下午1540分与世长辞。怀着沉痛的心情,相濡斋弟子共同祭奠我们永远深深敬爱的恩师李士懋教授。
老师,您一生辛劳!老师,您一路走好!
 
一、生平简介
“我们毕生献身于中医事业,也深深地热爱中医事业。愿中医学发扬光大,再创辉煌,光耀世界。”
 
李士懋,男,19367月生人,原籍山东黄县北马镇,河北中医学院教授、主任医师。中国中医科学院全国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,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。李老是中医教育家、中医临床家,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委员会委员,国家药品审评专家,第二、三、四、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。“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”,国家三、四批优秀传承导师。20148月荣获第二届国医大师称号。
李老在北京101中学毕业后,1956年就读于北京中医学院(现北京中医药大学)中医专业,为北京中医学院第一批本科生。1962年响应党的号召,被分配到大庆石油总医院儿科工作,任专职中医师,负责儿科全科会诊。当时大庆油田几十万人会战,地处北大荒,自然条件恶劣,生活条件也非常艰苦,儿科疾病发病率甚高。当时尚无麻疹疫苗,每至冬春麻疹流行,儿科180张病床暴满,常走廊、大厅都加满了床,患儿每年病死者达500余名。就是在大量急诊病人的处理过程中,增强了李老用中医药治疗危急重症优势的信心。
1979年李老被调到河北中医学院任教,同时坚持临床,一直到20157月,仍每周坚持3-5个半天的门诊工作,门诊量多时120余人。其中疑难杂病的病人多见,经李老救治后疗效卓著,为百姓所称颂,是解除黎民疾苦的“国医大师”。
李老在晚年阶段,勤于临床,笔耕不辍,坚持传承教育。通过溯本求源与临床实践,形成了较为完善以脉诊为中心的“平脉辨证思辨体系”。20136月,相濡一生的老伴儿田淑霄教授逝世,李老悲痛万分,为排解悲痛,更加倾注全力完成和老伴儿未竟的事业。2015年在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,组织实施了“2015年河北省国医大师传承培训班”,选取全省副高级职称以上、热爱中医的精英人才进行培训。
连续三年组织“全国中医学派会”,对河北省的张元素、李东垣、刘完素、张锡纯、王清任等临床大家的学术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整理,开展了广泛的交流。在病重阶段,李老还在督促实施、大力倡导对扁鹊《难经》的研究。20151022日,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,北京中医医院、河北中医学院国医大师李士懋工作室、内丘县中医院及扁鹊与《难经》传承工作委员会承办的“第二届中国医祖扁鹊学术思想传承发展会”在河北省内丘县隆重召开。
李老重视中医文化建设,组织资金支持和专家撰写脚本,与河北省电视台联合,克服重重困难,走遍河北名医故里,获得一手资料,拍摄了“河北——中医圣地”一纪录片,在河北中医文化建设的蓝图里,画下了浓重的一笔。现在该纪录片已经公开发行。
李老著述等身。每一本专著都是李老早上45点钟起床,用铅笔在A4纸上一个字、一个字写出来的。由于笔耕不辍,曾在一个暑假里,完成了《薛生白湿热论求索》和《叶天士温热论求索》2部专著。2015年夏,李士懋、田淑霄夫妇合著的《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》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面世。这一套全集凝聚了二老一生的心血,反映了李老“平脉辨证思辨体系”的全貌,内含二老17部专著《溯本求源平脉辨证》、《伤寒冠名法求索》、《仲景脉学求索》、《脉学心悟》、《濒湖脉学解索》、《李士懋田淑霄脉学心得》、《相濡医集》、《叶天士温热论求索》、《薛生白湿热论求索》、《温病求索》、《冠心病中医辨治求真》、《中医临证一得集》、《平脉辨证传承百例》、《论火郁发之》、《汗法临证发微》、《田淑霄中医妇科五十六年求索录》、《平脉辨证经方时方案解》。另,在李老的审阅下,学生整理的《李士懋教授论阴阳脉诊》又是一部有开创意义的新作。
二、一生舍予,苍生大医
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”
 
自古大医均以德为先,李老一生舍予,他的医德、师德堪为国医之典范。
先生舍己全学,倾囊相授。有教无类,只要来跟诊,肯踏实学习,李老都欢迎。李老常出门诊的地方是个看起来很普通的小门诊,这样离家近,方便。李老晚年左膝盖上有根骨刺,走不了远路。门诊能容纳的跟诊人数有限,李老常常招呼大家,“进来,坐!有凳子就坐下,没凳子了就站着。”敞开大门欢迎各层次的学生。每一个学生几乎都能得到老师手把手的教摸脉的机会。在李老面前,每一位来跟诊的学生,都是他的孩子,都能得到老师慈祥的关爱和不倦的指导。
先生大爱仁心,普度众生。李老是苍生大医,总是为病人着想。这些患者多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,以性命相托,年近八旬的老人总要坚持看完病人再结束门诊,往往吃午饭时已经是一两点钟了。当有人劝李老,现在是国医大师了,应该少给普通老百姓看病了。李老不同意,说:“都是找我来看病的,那么远过来了,很多都是走投无路,以性命相托的啊!我怎么能不给他们看呢?!”
先生舍财舍物,济难帮困。有的病人带钱不够,就帮他们垫上。有一位患有严重风湿病,关节变形的家庭困难的学生来找李老看病,李老就免去她的挂号费,医药费。还有从广东乘飞机专程来找李老救治,生命危在旦夕的急性病毒性脑炎2岁患儿小宏悦。当时李老不仅牺牲休息时间,紧急为他救治,而且帮助他们安顿住下,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,让他们安心治病。安葬李老的几天里,小宏悦和他的父母也再一次飞来,叩别救命恩人。这次跨越半个中国的救助,画上了完美的句号。现在的小宏悦,已经像正常的孩子一样行动玩耍了。
李老与田老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。李老家中的水泥地面就是为了方便危急的患者来家就诊,出入行走。桌椅也是几十年的斑驳的老家具。墙上还有李老和田老早年一起获得的一对大红花。但是当二老知道谁生活困难,却是一掷千金的无私帮助,并一再叮嘱,不让被帮助的人提起。
 
三、平脉辨证,丰碑永立
“虽未隐居山林尘念确已渐淡宁静方致高远
本已退休赋闲还忙看病著述总因未了情缘”
“怡然陶然”
先生一生精研经典,潜心临证,发皇古义,倡导溯本求源,平脉辨证,对危急重症的诊治独有建树,发展了“火郁发之”和“汗法”等重要学术思想。“惟宁静以致远”。李老之所以能站中医学的巅峰,唯因心中之宁静。每每为病人把脉,李老凝神定志,全神贯注,不问贵贱,不论贫富,心无旁骛。
李老倚重脉诊,一是受大学恩师的影响,很多老师都强调脉诊。陈慎吾老师讲,一摸脉,就可知道病的性质,给李老的印象颇深。二是在研读经典时,从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,到《伤寒》、《金匮》,都非常重视脉诊。如“微妙在脉,不可不察”;“气口成寸,以决死生。《伤寒论》开首即设辨脉法与平脉法论脉专篇,而且每卷都将脉诊置于突出位置。三是在反复临床的过程中,李老经历了倚重舌诊,重视验方等阶段,最后明确了脉诊才是四诊中最为核心的内容。直至晚年,形成了完整的以脉为中心的辨证论治体系,在辨证过程中,恪守六条原则,分别是:以经典理论为指导;以脉诊为纲,以脉解症,以脉解舌,以脉定证;胸有全局,全面分析;首辨虚实;动态诊治;崇尚经方。
李老在为《冠心病中医辨治求真》这本书作序时,指出,当前市场经济的冲击和中医学术的异化,使中医学术上出现危机,常或执一方包打天下,或设几型,固定几个方子,形成僵死的套路,失去了辨证论治的精髓。李老说,“这本是一个中医大夫的基本要求,并非什么特色,然在当今中医学术异化的潮流中,却成了我临床中算不上特色的特色。”
对西医知识,李老从不拒绝,恰恰相反,先生常常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西医。在临床中,西医的检查、诊断对认识疾病、判断疗效及预后很有帮助,但李老绝不用西医理论指导用中药,强调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。在治疗中李老常叮嘱患者停服不必要的西药,避免中西药并用而相互干扰,掩盖了真实疗效。
李老终身以弘扬中医药学术为己任。直到病重的10月中旬,李老躺在病床上,仍然召唤弟子,为其指点迷津,血液中都淌满着对中医的挚爱。
四、倾心教育,传承桃李
“兴国战略,人才是根本;振兴祖国医学,同样人才是根本。”
先生倾毕生心血于中医教育,奖掖后学,桃李成蹊,燃烛耀星,薪尽火传。侍诊的,有国家传承博士后、国家优才、国家高徒、省优才、高校教师、研究生、本科生、社会徒弟等,常一二十人满满的围在老师四周。李老培养了第一传承梯队十六名教师,既可以登堂授课,又能够临床带教。
在传承的过程中,李老着重解决传什么、怎么传、如何发扬三个问题。要求弟子们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,总结跟师体会时,要首先从三个方面去总结:学了什么,用了什么,发挥了什么。
一是传什么。首传医德、师德,不为经济利益所诱,摒除江湖习气,树立严肃的学者风范;再传学术知识,重在建立中医平脉辨证思辨能力。
二是怎么传。在带教与讲授中,采取七步教学法:第一阶段,学习李老《全集》著作,全面了解李老学术观点;第二阶段跟师诊治,大约一年,熟悉老师的辨证论治思路和方法;第三阶段独立诊治,学员写好病例后老师予以批改,指出对与错,讲明道理;第四阶段学员互为师傅,互改诊治方案,最后老师定夺,指出对错。第五阶段总结,撰写文章、著作;第六阶段通过授课和带教等方式实现再传承;第七阶段现代研究。
三是如何发扬。以现代科研手段研究中医是一个大趋势。李老提出以证为核心的研究方法,如已立项的国家十二五课题中的子课题“汗法治疗寒凝证的临床研究”,既符合中医固有规律,又是结合现代科研手段在传承基础上的发扬。
认为中医的传承,可分三个层次:第一个层次是思辨;第二个层次是学术见解;第三个层次是具体经验。第一层次乃授人以渔,而第三层次是授人以鱼。所以,李老在传承过程中,努力使学生建立起中医的思辨方法,掌握辨证论治的精髓,这样在临床中能高屋建瓴,游刃有余。李老提倡平脉辨证是学习中医的捷径和正确道路。
先生重视基层传承。把名中医工作室的分站建立在内丘、滦平、易县、涉县等地,为基层人员义诊、会诊、讲课。即使临终前,仍用渐弱的力气给北京中医医院的弟子打电话,请其尽快组建民间中医基层专业委员会,促进民间中医队伍建设。
如今李老安息,吾辈更应志承。
李老的辞世是中医药事业的一大损失,社会各界纷纷对中医药界一颗巨星的陨落发来沉重的哀悼!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,河北省人民政府省长张庆伟,河北省人民政府原特邀咨询孙士彬,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和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、河北省中医药学会、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、河北省针灸学会、滦平县人民政府中共滦平县委员会、中国工程院王永炎院士、陈可冀院士、吴以岭院士、国医大师路志正、国医大师吕景山、文献泰斗李经纬赠送了花圈。
国家卫生计生委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、河北省人民政府、河北省卫生计生委、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发来唁电。河北中医学院全体校领导、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均前往先生家中吊唁,众多同事和学子以各种方式沉痛悼念。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、石家庄市中医院、滦平县卫生局,滦平县中医院,内丘县中医院等临床医院、北京中医药大学、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友会、河北医科大学、天津中医药大学、辽宁中医药大学、长春中医药大学、山东中医药大学、上海中医药大学、南京中医药大学、浙江中医药大学、山西中医学院、陕西中医药大学、湖北中医药大学、湖南中医药大学、贵阳中医学院、江西中医药大学、福建中医药大学、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、安徽中医药大学、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兄弟院校也先后发来唁电。
 
恩师英灵在上,您的相濡斋弟子们请您放心,接过“平脉辨证思辨体系”的大旗,我们定在这条路上坚定的走下去,不负师恩,不改初心!
 
学生杨阳叩祭
河北中医学院李士懋名医传承工作室
20151028
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杏苑路3号